1-8月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阅读:150次

  今年以来,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延续今年以来快速发展态势,实现了营业收入、员工薪酬稳步提升。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运营情况

  (一)各行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1-8月,全市561家规上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5.1亿元,同比增长14.1%。各行业实现全面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平稳增长,其他门类快速增长。特别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1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62亿元,同比增长28.0%;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6.95亿元,增长25.9%。

  (二)从业人员及职工薪酬稳步提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合计22.53亿元,同比增长19.4%;从业人员平均数达到5.7万人,增长6.1%,人均月收入达到4940.9元/人,增长12.5%,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8.4%,教育业增长15.9%。

  (三)亏损企业亏损逐步缩小。1-8月,全市规上服务业整体亏损,但环比减小3.5个百分点;全市处于亏损单位93家,同比减少13家,环比减少8家,8月有全市有11家企业转亏为盈。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营业成本上升较快。企业营业成本的上升导致营业利润降低,影响企业后续发展。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合计139.03亿元,同比增长15.6%,高出营业利润1.5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成本110.47亿,增长20.5%;销售费用6.90亿,增长6.7%;管理费用12.09亿,增长7.1%。

  (二)各县市区发展不均衡。从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来看全市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市56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区单位共367家,占比65.4%,营业收入120.31亿,占比77.6%。其中石鼓区企业152家,占总数27.1%;除城区外,其他县(市)最多为衡南县40家企业,最少是衡山县只有10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量和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均少于城区,县域企业数量、营业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新增规上企业数量少。规上新增企业的培育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也是全市服务业发展潜力的表现,去年同期全市新增单位18家,全省今年1-8月共新增152家,而我市新增只有1家,远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四)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全市服务业大型企业较少,各行业缺少龙头企业,未能形成行业集群效应,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截止当前,全市56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28家,资产在5亿到10亿元的9家,资产在1亿到5亿元的6家。全市资产上亿元的规上服务业入统企业合计43家,仅占服务业规上企业单位数的7.7%。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激发企业潜力、降低企业费用。国家、省、市三级出台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为规上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着力化解资金瓶颈。引导企业借助外力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引导金融部门转变信贷理念,简化办贷程序,降低担保条件,营造银企合作共赢的氛围。二是加大帮扶政策落实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运营效果。

  (二)各部门联动发力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业企业有单位多、行业广、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和发改、交通运输、文旅、商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工作,做好各县市区服务业行业发展情况评估,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情况的服务行业,助力快速发展。

  (三)积极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今年以来,新增企业工作力度不够,达标企业未能准时进库,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加大服务业企业的清查、摸底、上报工作,做好新增企业入库申报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二是要充分挖掘现有服务业企业的潜力,做大做强。三是加大规上服务业的入库宣传工作,入库政策帮扶力度,促使达标的规下企业转规上企业,个体户转企业,为全市规上服务业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