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端看衡阳市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阅读:136次

  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建国前后上海、武汉等地的许多轻重工业南迁,衡阳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后,衡阳轻重工业快速发展,先后有49种工业产品获国家级金奖,37种产品获国家级银铜奖,并获多个国际奖项,衡阳在装备制造业、工业消费品制造业等方面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十年来,随着全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衡阳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对于致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衡阳来说,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衡阳工业经济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高质量的供给,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更好满足日益提升、日益丰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费的步伐。高质量的需求,就是要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释放各类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各要素关系的协调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衡阳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状况

  (一)从总体情况看,工业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1、工业经济总体增长换档降速

  从2009年-2018年规模工业增长的轨迹看,全市规模工业与全国、全省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且轨迹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全省水平。衡阳规模工业年度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相差了17.6个百分点,全省最高最低增速相差16.5个百分点,而全国仅相差9.7个百分点。衡阳工业经济在2012年工业增速短期快速下滑,2013年之后降幅相对温和,但持续周期相对较长。工业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2、工业经济绿色化发展初见成效

  从能耗指标看,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3%,连续多年不同程度持续下降,说明衡阳工业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同时,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为31.8%,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工业绿色化发展初见成效。六大高耗能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下降最快,下降了6.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自2010年以来衡阳淘汰一批大中型铅锌冶炼企业的落后产能设备,严格有色冶炼市场准入。同时对炼铁、炼钢、制革、造纸、平板玻璃等其他过剩产能也坚决予以了淘汰,提升了工业经济绿色发展质量。

  3、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步伐加快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90万元/人,比2009年高7.95万元/人。分行业看,近十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最快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提高近30万元/人,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18.79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后劲更足,也说明衡阳工业经济在科技创新进步、设备升级换代、资本性投入增加、投资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提升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二)从供给方面看:工业经济高质量供给正在形成

  在供给指标上,主要通过生产供给、产品供给、协调性供给、创新供给几方面体现。

  1、生产供给: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1)由原材料直接加工的初级产品产值明显减少。2018年原材料制造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40.6%,比2009年下降12.7个百分点,说明衡阳工业经济基本摆脱了中低端产业链为主的状况。

  (2)提升附加值的再加工产品产值明显增多。2018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25.6%,比2009年上升5.3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制造业占规模工业比重68.3%,比2009年上升12.2个百分点。很明显,工业经济供给结构从十年前的以原材料制造业为主,转变为十年后的以工业消费品制造业为主,说明衡阳工业产业链正在延长,向消费终端靠拢。

  (3)高技术产业占比提升快,内部结构明显变化。201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0.3%,比2009年约提升6.8个百分点,内部结构变化显著。

  随着多年的市场调节、政策引导、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中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经营管理水平等各类生产要素,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集中,与之相关联行业的产业链正以这个行业为中心延伸、靠拢,从而推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衡阳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2、产品供给:新动能产品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从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看:原材料领域中,原盐、铅锌、硫铁矿等与盐卤、黑色冶炼、有色冶炼等传统支柱产业相关的资源型矿产生产能力扩张较快,而硫酸、烧碱等化工产业产能扩张较慢;装备制造业领域中,超(特)高压变压器、电力电缆产能迅速扩张,改装汽车及零部件产能稳中有进;同时,工业消费品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领域,部分产品产能从无到有,扩张迅猛。

  从新旧动能产品看:衡阳工业产品新旧动能转换明显。与2009年相比,衡阳大量产品种类更加细分化,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如初级形态塑料、电动车辆、模具、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汽车、电动机、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光伏电池、平板电脑、光电子器件等多种新动能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同时,淘汰或缩减了煤炭、石膏、无水芒硝、轻革、实木地板、复合肥料、化学农药、焰火制品、注射液、化学原药、日用玻璃制品、阀门、粮食加工机械、小型拖拉机等传统工业品产能。

  3、创新供给:科技供给加快,助力高质量发展

  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的2.0%。分活动类型看,R&D经费内部支出中95.9%用于的试验发展支出,4.1%用于应用研究支出,没有基础研究支出。分活动主体看,98.5%是企业资金,1.4%是政府资金,0.1%是境外及其他资金。从行业看,R&D经费内部支出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规模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31.7%。

  与2014年相比,衡阳规模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活动类型中,绝大部分经费仍用于试验发展支出,但占比比2014年下降3.8个百分点,说明经费在应用研究阶段的重要性得到认可,拨付使用上有所体现;活动主体中,企业资金比重比2014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政府资金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于研发投入增长较快。

  4、协调性供给:总体产销衔接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2018年,衡阳工业经济总体产销率98.7%,处于产销衔接良好区间,对比2009年的99.0%的整体情况来看,总体产销率略有下滑,主要原因是采矿业产销率下降较快,从2009年的99.4%下降到2018年的97.6%。其中制造业产销率98.8%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其内部产销结构变化较大。与2009年相比,高技术产业产销率上升1.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产销率下降0.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业上升1.7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制造业产销率下降0.2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上升0.3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看,近十年产销衔接上升最快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设备制造业,其次是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在37个行业大类中产销率上升幅度10个点以上有五个行业,大都属于高技术行业和装备制造业。

  (三)从需求方面看,工业经济高质量需求有待结构优化

  在需求指标上,主要通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批发零售销售额、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来体现。

  1、工业投资总体需求放缓,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不高

  近十年,工业投资需求总体是放缓趋势, 2018年工业投资增长较快,主要是常宁铜铅锌基地中株冶锌冶炼项目落地,拉高当年工业投资增速。

  从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的工业投资占比看,2018年分别是6.3%、83.9%和9.8%,与2009年相比,采矿业下降了7.1个百分点,制造业上升了4.3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上升2.7个百分点,与生产供给趋势一致。其中制造业投资方向明显向信息化、新技术、精细化生产领域倾斜。与2009年相比,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5.0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业提高3.5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制造业提高16.8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层次提升,趋势继续向高质量消费倾斜

  2009年-2018年,衡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0%,批发业、零售业增长速度不同程度提升,全社会消费需求有显著提高。

  从消费内部结构看,一升一降明显。限额以上批发业仍以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销售为主,但占比明显下降;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所占比例明显提升。限额以上零售业中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动力销售占比仍超过五成,但较2009年明显下降;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的销售额占比明显上升。由此可见,以食品类、服装类、家电类为主的传统消费比重正逐年降低,而居住类、交通类、通讯类等体现生活品质的消费比重逐年增高。

  从衡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看,2018年衡阳CPI上涨2.0%,其中服务价格指数上涨3.1%,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4%。与2009年相比,服务价格指数提升2.7个百分点,延续了近年来服务类价格稳中小涨的趋势。这表明,衡阳居民消费重点逐渐从基础生活品向高质量消费品和服务转移,消费稳步升级,拉动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扩大。

  3、开放参与度提升,“一家独大”特征明显

  从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看,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1%,比2009年高6.0个百分点,制造业是工业出口的主要领域。外需增加,出口对我市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增多,对衡阳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增强。

  从规模工业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看,2018年为10.1%,比2009年提高4.8个百分点。说明衡阳工业企业扩大开放,积极参与了国际合作。衡阳工业之所以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原因是2012年富士康集团落户衡阳的带动。2018年富士康主营业务收入占外商及港澳台控股工业企业的51.5%。由此可见,衡阳工业企业在开放方面“一家独大”特征明显,需要创造条件让更多企业走出去,把地区性企业发展成为国际性企业,利用资源和市场吸引国际上的企业走进来。

  三、衡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一)转型升级方面:高质量供给滞后于与高质量需求

  衡阳工业整体格局由中低端产业链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高技术产业相应产品生产能力继续提高,但与代表高质量需求发展趋势的高技术行业相比,供给不足或不对称。

  从供给看,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装备制造业、工业消费品制造业仍是衡阳工业的主导,其中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间制造环节,而非终端环节;同时,衡阳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产业链衔接、企业质量效益、产品附加值等领域的发展不快,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需求看,传统工业品与新兴工业品需求分化,传统优势产业的需求减弱,建材、钢管、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需求有限,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国内省内市场趋于饱合,而近几年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与高技术、信息化相关的产业需求明显上升,衡阳工业在此方面还存在短板。

  (二)绿色发展方面: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1、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依然存在。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为31.8%,这一占比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绿色发展道路需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积极发展高技术领域产业。

  2、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充分。衡阳制造业发展传统比较优势逐渐递减,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201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比全国低3.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对衡阳工业经济的贡献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3、制造业发展面临绿色新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衡阳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必然要从成本竞争优势向绿色高效优势转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绿色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促进制造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变化。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培育绿色高端制造业,提升衡阳制造业竞争优势迫在眉睫。

  (三)创新方面:资源的配置不足,创新效果不理想

  1、创新投入不足。2018年衡阳市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2.02%,与2009年相比,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但从全省统计数据看,衡阳研发投入强度排名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国际上公认的“有活力和竞争力企业应保持在5%以上” 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2、研发绩效不佳。研发活动效益不高直接导致研发绩效不佳,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6.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同时,2018年,衡阳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仅占全省的4.2%,相当于长沙的9.2%,近几年有影响力的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屈指可数。

  3、境内外技术引进不强。2018年,衡阳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仅占R&D经费的0.03%,没有引进、消化吸收境外经费支出。说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依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的投入远远不足。

  (四)协调方面:企业存在潜在债务成本风险

  从去杠杆看,宏观杠杆率稳定,微观杠杆率偏高。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比2009年下降6.9个百分点,但比全省高4.8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看,企业成本偏高。2018年衡阳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5.9元,比2009年高7.6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0.6元,比2009年高1.8元。可见衡阳工业企业仍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成本依然有下降的空间,协调性供给的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衡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工业高质量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更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衡阳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工业战线唱响,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确立下来。加快形成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突出地区发展质量与效益的考核导向,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绩考核体系,提升公共基础服务水平,优化工业经济营商环境。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有效对接湖南省“五个100工程”和衡阳市《关于加快工业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行工业经济原地倍增计划和八个千亿产业计划。围绕建材、钢管、有色冶炼、电气机械、电子信息等传统主导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围绕生物医药、智能消费、新材料、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高技术产业,在产业链细分方向上加强技术研发、检测试验、技术转移力度,提高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与军民融合产业相结合,在提升军需产品生产水准上下功夫。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动“三去一降一补”,进一步夯实衡阳工业经济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继续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落后产能,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有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企业向内降本增效,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三)注重创新引领,发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以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从外需拉动、资源推动、投入带动、政策驱动等粗放型发展动力,升级为集约型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形成发展新引擎,以创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发展局面,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用好用活国省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政策,全方位、全领域、全环节、全链条支持创新创业,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和产业运行的实际费用,鼓励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要加快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创意等产业。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实用技能创新型人才、本土“工匠型”技能人才,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从工业领域来说,绿色发展就是要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微观上看,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材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企业要通过节能增效实现“降成本”,从小事做起,既要谋划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又要“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千克汽、每一克煤”,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宏观上看,要注重推进绿色制造,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尤其要重点关注节能环保产业,在招商引资源头就要实现精准招商,科学规划布局,扩大绿色工业产业投资,做好绿色产业集聚; 要搭建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信息交流和供需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动衡阳工业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要实施园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园区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对高效地块进行安全、环保等方面改造提升,对低效地块要退出用地,加快构建园区产业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五)以要素为保障,营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爱商环境

  一是做好减负降本政策落地工作。各有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不折不扣将各级各项减负政策落实到位,更大力度激发工业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大政策解读力度,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加快政策兑现步伐,抓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执行。二是强化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要确保每年新增用地指标中有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工业项目建设,新增用地指标尽可能向园区集中,保障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提高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率,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在服务环境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引领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使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努力营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针对民营企业在融资、研发、市场、转型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和诉求,强化政策落实、精准服务和氛围营造,为企业与银行、高校之间牵线搭桥,尽最大努力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奋力推动衡阳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